202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522567 上传时间:2024-10-3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真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1.机械设备旋转轴上的凸起物,存在缠绕操作者衣物、头发,甚至直接造成人体伤害的风险,为此应当设置防护装置。下列机械防护装置中,适用于旋转轴上有凸起物的是()A.护套式防护罩B.开口式防护罩C.移动式防护罩D.固定式防护罩【答案】D【解析】具有凸起物的旋转轴应利用固定式防护罩进行全面封闭2.对于配备配重块的机械设备,应对配重块行程进行封闭,以避免发生滑动、转动等造成的挤压伤害。关于配重块行程闭的做法,正确的是()A.对配重块全部行程进行封闭B.对配重块中间行程进行封闭C.对配重块顶部行程进

2、行封闭D.对配重块底部行程进行封闭【答案】A【解析】配重块:当使用配重块时,应对其全部行程加以封闭,直到地面或者机械的固定配件处,避免形成挤压陷阱3.可靠性设计是保证机械及其零部件满足可靠性指标的机械设计方法,可靠性高则可降低发生事故的频率。下列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中,属于可靠性评价的是()A.维修度B.能效比C.稳定系数D.机械效率【解析】可靠性设计是保证机械及其零部件满足给定的可靠性指标的一种机械设计方法。可靠性指标包括机器的无故障性、耐久性、维修性、可用性和经济性等几个方面,人们常用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或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维修度等指标表示。4.机械设备的保护装置是通过自身结构功能

3、,限制或防止机器某种危险,消除或减小风险的装置。关于保护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装置零部件的维修性是其安全功能的基础B.保护装置的设计应采用非定向失效模式C.应式保护装置可不具有自检功能D.保护装置应与控制系统一起操作并形成整体【答案】D【解析】A错误:保护装置零部件的可靠性应作为其安全功能的基础,在规定的使用寿命期限内,不会因零部件失效使保护装置丧失主要保护功能。B错误:保护装置的设计应采用“定向失效模式”的部件或系统、考虑关键件的加倍冗余,必要时还应考虑采用自动监控。C错误:光电式、感应式保护装置应具有自检功能,当出现故障时,应使危险的机器功能不能执行或停止执行,并触发报警器。D正

4、确:保护装置必须与控制系统一起操作并与其形成一个整体,保护装置的性能水平应与之相适应。5.下列不属于化学抑爆剂的是()。A.氮气B.二氟一氯一澳甲烷C.碳酸氢钠D.磷酸钠【答案】A【解析】常用的抑爆剂有化学粉末、水、卤代烷和混合抑爆剂等。没有氨气。6.某公司使用汽车散装直立运输氧气瓶过程中,有2个气瓶掉出车厢后爆炸,经调查发现,运输车辆栏板高度不符合要求,造成该事故。按规定车辆栏板高度应不低于气瓶高度的()。A.1/2B.1/3C.2/3D.3/4【答案】D【解析】运输车辆应具有固定气瓶的相应装置,散装直立气瓶高出栏板部分不应大于气瓶高度的1/4,所以不低于3/4。7.金属压力容器投用后3年内

5、应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之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确定。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执行每3年至6年检验一次的,其安全状况等级为()A.1级B.3级C.2级D.4级【答案】B【解析】金属压力容器一般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按照以下要求确定:(1)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检验一次;(2)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3年至6年检验一次;(3)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年,在监控使用期间,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4)安全

6、状况等级为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继续使用。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为下游用户传递基本危害信息,同时也向公共机构、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方提供信息。关于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品危害预防措施设计的技术依据B.上游企业制造和安全管理的指导文件C.下游企业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D.应急人员进行应急作业的技术指南【答案】B【解析】SDS是化学品的供应商向下游用户传递化学品基本危害信息(包括运输、操作处置、储存和应急行动信息)的一种载体。所以B选项上游企业是错误的。9.为了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正确划分所在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关于爆炸危险环境中危

7、险区域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连续释放源的区域为1区B.频繁打开的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为21区C.旋风除尘器、搅拌器内部区域为22区D.粉尘袋、取样点周围区域为20区【答案】B【解析】A错误: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B正确:20区包括粉尘容器、旋风除尘器、搅拌器等设备内部的区域。21区包括频繁打开的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传送带附近等设备外部邻近区域。22区包括粉尘袋、取样点等周围的区域。C错误:20区包括粉尘容器、旋风除尘器、搅拌器等设备内部的区域。21区包括频繁打开的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传送带附近等设备外部邻近区域。

8、22区包括粉尘袋、取样点等周围的区域。D错误:20区包括粉尘容器、旋风除尘器、搅拌器等设备内部的区域。21区包括频繁打开的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传送带附近等设备外部邻近区域。22区包括粉尘袋、取样点等周围的区域。10.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销毁处置包括固体危险废弃物无害化的处置,爆炸物品的销、有机过氧化物废弃物的处理等。下列固体危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方法中,正确的是()A.爆炸法B.熔融固化法C.化学分解法D.溶解法【答案】B【解析】危险废弃物。使危险废弃物无害化采用的方法是使它们变成高度不溶性的物质,也就是固化/稳定化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固化/稳定化方法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有机聚合物

9、固化、自凝胶固化、熔融固化和陶瓷固化。11.根据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23),WPXXX(标代表的含义是()A.最大充装量B.水压试验压力C.公称工作压力D.实际重量【答案】C【解析】WP公称工作压力(MPa);12.应急救援机器人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中能够进入危险场所,可完成救援人员无法完成的许多工作,但也存在缺点。下列该类机器人的性能中,强于救援人员的是()A.可塑性B.能动性C.稳定性D.灵活性【答案】C【解析】机器的稳定性好,做重复性工作而不存在疲劳和单调等问题。人的工作易受身心因素和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因此在感受外界作用和操作的稳定性方面不如机器。13.在锅炉运行中,应对锅炉水位进行实

10、时监控调整,控制水位在规定范围内。下列对锅炉水位波动范围的要求中,正确的是()A.30mmB.40mmC.60mmD.50mm【答案】D【解析】锅炉运行中,运行人员应不间断地通过水位表监督锅内的水位。锅炉水位应经常保持在正常14.生产储民用爆破物品的工厂、仓库应建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与周围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GB50089)。对于工厂,其生产厂房库房在平面上宜布置成()A.矩形B.凹形C.H形D.L形【答案】A15.毒性危险化学品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积蓄到一定剂量后,就会表现出中毒症状。下列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最全面的是()A.口腔、消

11、化道、呼吸道B.呼吸道、皮肤、鼻腔C.呼吸道、皮肤、消化道D.消化道、皮肤、口腔【答案】C【解析】毒性危险化学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人人体。在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人体内,有时也可经消化道进入。16.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阶段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及减弱至熄灭期。关于火灾发展各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A.初起期,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B.发展期,火势由小到大,热释放速率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减弱至熄灭期,燃料不足和灭火作用等使燃烧中止D.最盛期,火势较大,轰燃就发生在这个阶段【答案】D【解析】A正确: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

12、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置烟、阴燃。B正确: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一般采用T平方特征火灾模型来简化描述该阶段非稳态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即假定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C正确:减弱至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D错误: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轰燃发生在发展期。17.某充装单位采用电解法制取氢气、氧气,由于氢、氧浓度自动测定仪器和报警装置失效,未发现氢、氧浓度比例不,造成爆炸。当氢气中含氧量或者氧气中含氢量超过限值(体积比)时,应当停止充装作

13、业。该限值是()A.1.0%B.2.0%C.5.0%D.0.5%【答案】D【解析】充装单位采用电解法制取氢气、氧气,应当装设氢、氧浓度自动测定仪器和超标报警装置,测定氢、氧浓度,同时应当定期对氢、氧浓度进行人工检测;当氢气中含氧量或者氧气中含氢量超过0.5%体积比)时,应当停止充装作业18.某风景区发生1起索道吊厢坠落事故,造成多人伤亡。造成吊厢坠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抱索器受损B.钢丝绳晃动C.吊厢玻璃损坏D.拖动失效【答案】A【解析】导致吊具坠落的原因可能有:超载、防滑力太小、抱索器受损、抱索器在运行中被机械卡阻、运行小车在运行中被卡阻、钢丝绳断裂等。19.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将民用螺炸

14、物品分为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工业索类火工品、其他民用爆作物品、原材料等五大类,依据该品名表,下列民用爆炸物品归类中,正确的是()A.梯思梯属于工业作药B.塑料导爆管属于工业雷管C.链爆管属于工业索类火工品D.起爆药属于原材料【答案】D【解析】A错误:原材料:如梯恩梯(TNT)、工业黑索今(RDX)、民用推进剂、太安(PETN)、黑火药、起爆药、硝酸铵等。20.某公司氨制冷系统因连接管腐蚀老化爆裂而导致液氨泄漏,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事故处置。在液氨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是()A.头罩式面罩面具C.双罐式防毒口罩D.供气式空气呼吸器【答案】D【解析】毒性气体浓度高,

15、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选择供气式空气呼吸器21.漏电保护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漏电而引起的触电、火灾等。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许多电气设备都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下列电气设备中,使用时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的是()A.I类电气设备B.II类电气设备C.川II类电气设备D.标回的电气设备【答案】B【解析】从防止触电的角度考虑,使用特低电压供电的电气设备、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结构的电气设备、使用隔离变压器且二次侧为不接地系统供电的电气设备,以及其他没有漏电危险和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可以不安装涌电保护装置。22.防止混合气体爆炸的一般原则包括:控制可燃气体浓度处于其爆炸极限范围以外,

16、惰性气体取代氧化性气体,控制氧气浓度处于最大安全浓度以下。用氨气作为惰性气体时,使用前应进行气体成分分析,含氧量最高不得超过()A.0.5%B.1.0%C.1.5%D.2.0%【答案】D【解析】氮气等惰性气体在使用前应经过气体分析,其中含氧量不得超过2%23.某企业使用3坟车装载箱型货物,又车举升到高点时货物掉落,砸中司机肩部。经调查分析,又车安全保护部件缺失,是造成司机受伤的主要原因。按规定起升高度超过1.8m的叉车,必须设置保护司机的安全部件是()A.护顶架B.挡货架C.货物稳定器D.稳定支腿【答案】A【解析】最大起升高度大于1800mm的乘驾式叉车应当安装护顶架,以保护司机免受重物落下造

17、成的伤害。24.起重机在吊载重物重量接近或达到额定值,或起吊危险物品(液态金属、有害物、易燃易爆物)时,司机应在吊运前认真检查安全装置,确定吊点位置和捆绑方式。在正式吊运前,应进行()A.小高度、长行程试吊B.小高度、短行程试吊C.大高度、短行程试吊D.大高度、长行程试吊【答案】B【解析】吊载接近或达到额定值,或起吊危险物品(液态金属、有客物、易燃易爆物)时,吊运前认真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试吊,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吊运。25.某机械加工车间设计采用了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方式。该车间投入使用后,部分员工提出了改善照明的建议。下列改善照明的建议中,不合适的是()A.在人行通道及楼梯内增加应

18、急照明B.在车床车工工作位置增加工作照明C.在车工操作面对的墙壁增加其他照明D.在控制台或操作部位配置局部照明【答案】C【解析】(2)工作场所下列情况应设置应急照明,即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疏散照明。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例如,可能会造成爆炸、火灾和人身伤亡等严重事故的场所,停止工作将造成很大影响或经济损失的场所,或发生火灾为保证正常进行消防救援的场所等。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设置安全照明。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

19、。(3)如果需要,还应考虑其他照明。例如,非工作时间,在车间、营业厅、展厅等大面积场所提供值班照明;为防范需要,在重要厂区、库区等有警戒任务的场所,根据警戒范围要求而设置的警卫照明等。26.某化工企业发现1台压力容器泄漏,未及时处理,导致爆炸事故。按规定,在压力容器及其附件使用过程中发生严重异常现象时,应停止容器运行并采取紧急措施。下列压力容器及其附件的异常现象中,不需要停止运行的是()A.安全阀校验有效期已过B.容器主要受压元件产生裂纹C.压力容器发生剧烈振动D.压力容器接管断裂【答案】A【解析】(5)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下列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止容器的运行:超温、超压

20、、超负荷时,采取措施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容器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纹、鼓包、变形等现象。安全附件失效。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发生火灾、撞击等直接威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情况。充装过量。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27.金属铸造的金属熔化工艺主要采用冲天炉和电弧炉,熔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烟气,应采用适宜的烟气净化措施。下列烟气净化设备中,适用于电弧炉的是()。A.旋风除尘器B.颗粒层除尘器C.电除尘器D.干式除尘器【答案】D【解析】炼钢电弧炉。排烟宜采用炉外排烟、炉内排烟、炉内外结合排烟。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参数应按冶炼氧化期最

21、大烟气量考虑。电弧炉的烟气净化设备宜采用干式高效除尘器。28.某企业对所属的数控机床进行检验检测后,拟对存在的安全技术措施缺陷进行整改。下列对机床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中,有待改进的是()A.显示器的安装高度距地面为1.5mB.工作时油雾控制浓度最大值为4.5mg/mC.空转条件下最大噪声声压级为80dB(A)D.操作显示器视距为0.25m【答案】D【解析】人机交流集中体现在操纵器和显示装置的设计、性能和形式选择、数量和空间布局等,应符合信息特征和人的感觉器官的感知特性,保证迅速、通畅、准确地接收信息;显示器的视距应至少为0.3m,安装高度距地面或操作站台应为1.32m。对安全性有重大影响的危险信

22、号和报警装置,应配置在机床设备相应的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部位,优先采用声、光组合信号。总体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最大程度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暴露于有害物质中。对机床工作时难以避免的生产性毒物、有害气体或烟雾、油雾,应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通风、净化和个体防护措施,控制油雾浓度最大值不超过5mg/m3;工作时产生大量粉尘的机床,应采取有效的防护、除尘、净化等措施和监测装置,使机床附近的粉尘浓度最大值不超过10mg/m3;机床的油箱、冷却箱等宜加盖并便于清理,定期更换冷却液和油液,以防止外来生物和微生物进入。对剩余风险用信息告知。对毒物泄漏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设备,应有应急防护措施

23、。29.某企业锅炉点火过程中发生爆炸。经调查发现点火前未通风,炉膛及烟道中的可燃物质未被清除,导致爆炸。为防止发生炉膛爆炸,点火前,应保证引风机通风或自然通风足够时间。下列对通风时间范围的要求中,正确的是()A.35minB.46minC.510minD.1015min【答案】C【解析】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是:点火前,开动引风机给锅炉通风510mi,没有风机的可自然通风510m,以清除炉膛及烟道中的可燃物质。点燃气、油、煤粉炉时,应先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一次点火未成功需重新点燃火炬时,一定要在点火前给炉膛烟道重新通风,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进行点火操作。30.分解爆炸性气体在温

24、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可产生相当数量的分解热,进而发生爆炸。如乙炔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分解爆炸。关于乙块爆炸及其预防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炔分解爆炸所需的发火能比乙烯的发火能低B.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是乙炔发生分解爆炸的内因C.以用铜含量超过65%的铜合金容器盛装乙炔D.乙炔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答案】A【解析】A选项正确,乙烯分解爆炸所需的发火能比乙炔的要大,所以低压下未曾发生过事故。B选项错误,分解热是引起气体爆炸的内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则是外因。C选项错误,不能用含铜量超过65%的铜合金制造盛乙炔的容器;在用乙炔焊接时,不能使用含银焊条。D选项错误,分解爆

25、炸的敏感性与压力有关。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压下较小的点火能量就能引起分解爆炸,而压力较低时则需要较高的点火能量才能引起分解爆炸,当压力低于某值时,就不再产生分解爆炸,此压力值称为分解爆炸的极限压力(临界压力)。31.某公司生产过程中高压电缆短路停电,造成某生产车间部分排风设备停止运行,该车间三楼回酸高位罐酸液中的疏化氢从高位罐顶部敞口处逸出,并扩散到楼梯间内。张某在经过楼梯途中,吸入硫化氢中毒。下列预防此类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中,不属于控制危化品泄漏扩散措施的是()A.工人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器具B.为排风设备增设备用电源C.增设硫化氢气体监测控制系统D.将高位酸罐进行封闭

26、处理分享【答案】A【解析】A项属于个体防护用品。32.动力驱动的动臂变幅起重机(液压变幅除外),应在臂架俯仰行程的极限位置设幅度限位器。下列安全装置中,动臂式塔吊可以不设置的是()A.防止臂架仰翻的装置B.防止臂架前倾的装置C.臂架高位幅度限位开关D.臂架低位幅度限位开关【答案】B【解析】对于动臂式塔吊应设置臂架低位和臂架高位的幅度限位开关,以及防止臂架反弹后翻的装置。动臂式塔吊还应安装幅度显示器,以便司机能及时掌握幅度变化情况并防止臂架仰翻造成重大破坏事故。33.关于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危害的说法,错误的是()A.福尔马林会引起呼,一般症状为咳嗽B.硫化氢会影响传送氧的能力,属血液窒息C.四

27、氧化碳会引起肝硬化,降低肝脏功能D.二氯乙烷会引起肾脏中毒,损害肾脏功能【答案】B【解析】A选项正确,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夜间),以及呼吸困难。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福尔马林等。B选项错误,细胞内窒息。毒性化学物质影响机体和氧结合的能力。如氰化氢、硫化氢等物质影响细胞和氧的结合能力,尽管血液中含氧充足。C选项正确,肝脏的作用就是净化血液中的有毒性危险化学品,并将其转化成无害的和水溶性的物质。然而有一些物质对肝脏有害,如溶剂酒精、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根据接触的剂量和频率,反复损害肝脏组织可能造成伤害并引起病变肝硬化)和降低肝脏的功

28、能,有时被误认为病毒性肝炎,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引起肝损伤的症状(黄皮肤、黄眼睛)类似于病毒性肝炎。D选项正确,不少生产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对肾有毒性,尤以重金属和卤代烃最为突出。如汞、铅、铊、镉、四氯化碳、氯仿、六氟丙烯、二氯乙烷、溴甲烷、溴乙烷、碘乙烷等。34.按照电流转换成作用于人体能量的形式,电伤分为电弧孤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焰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类别。关于电伤情景及电伤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手部触电,手接触的部位被烫出印记,属皮肤金属化B.手部触电,电流通过右手烧伤手臂,属电流灼伤C.相间短路,产生的电弧造成皮肤渗入金属颗粒,属电烙印D.手部触电,手臂被弹开碰伤,属电

29、气机械性伤害【答案】B【解析】A选项错误,属于电烙印。B选项正确,属于电流灼伤。C选项错误,属于皮肤金属化。D选项错误,属于机械伤害。35.燃烧与爆炸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两种现象,有时紧密相关,但特征各有不同。关于燃烧及爆炸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伴有放热现象B.燃烧与压力无特定关系C.爆炸与压力紧密相关D.爆炸一定伴有放热现象【答案】C【解析】爆炸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并不一定着火(发光、放热);而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与压力无特别关系。化学爆炸,其中绝大多数是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与燃烧现象本质上都属氧化反应,也同样有温度与压力的升高现象。但两者反应速度、放热

30、速率不同,火焰传播速度也不同,前者比后者快得多。36.某热电联产企业的汽轮发电机组设置了完善的保护装置、防护装置和补充保护措施。下列该机组的安全措施中,属于补充保护措施的是()A.设置振动联锁停车B.抽汽管道设置安全阀C.急停按钮设置防护罩D.设置超速停机保护【答案】C【解析】补充保护措施也称附加预防措施,是指在设计机器时,除了一般通过设计减小风险,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和提供各种使用信息外,还应另外采取的有关安全措施。急停按钮属于补充保护措施。37.某切削机床制造企业对用户使用中的高频发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切削机床运动部件的伤害占比较高,因此该企业决定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降低切削机床运动部件的伤

31、害风险。下列改进措施中,错误的是()A.同时运动的部件设置联锁控制B.运动中可能松脱的零部件增加防松垫C.在往复运动部件的末端设置缓冲装置D.在滑轨运行的运动部件设置限位装置【答案】A【解析】运动部件不允许同时运动时,其控制机构应联锁,不能实现联锁的,应在控制机构附近设置警告标志,并在说明书中加以说明。38.电气检修工作通常应在停电状况下进行。如果不能停电,在检修中人体及所带工具与带电体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10kV无遮栏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应为()A.0.70mB.0.50mC.0.35mD.0.20m【答案】A【解析】在低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

32、距离不应小于0.1m。在10kV作业中,无遮栏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7m;有遮栏时,遮栏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35m。39.下列危险化学品与包装类别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碳化钙-I类包装B.汽油-川类包装C.甲醇-I类包装D.乙醇-川类包装【答案】A【解析】A.碳化钙(CaC2)是一种遇水即反应生成乙炔的危险化学品,通常需要特殊的包装以防止其与水接触,因此可能需要I类包装。B.汽油是一种易燃液体,通常需要I类包装,因为它具有高度的火灾危险性。C.甲醇是一种易燃液体,也具有毒性,通常需要I类包装。D.乙醇(酒精)虽然易燃,但其危险性相对较低,可能被归类为

33、II类或III类包装,具体取决于其浓度和具体的运输规定。40.某木工企业组织设备设施隐患排查,重点检查了带锯机的安全防护装置。下列防护装置的检测结果中,存在隐患的是()A.带锯条的锯齿齿深为锯宽的1/5B.上锯轮防护罩罩住锯轮1/2表面C.锯条两接头之间长度为总长的1/4D.带锯机空转时噪声为75dB(A)【答案】B【解析】A选项正确,(1)带锯条的锯齿应锋利,齿深不得超过锯宽的1/4,锯条厚度应与匹配的带锯轮相适应。避免小轮选用大厚度锯条,造成断裂伤人。B选项错误,上锯轮处于任何位置,防护罩均应能罩住锯轮3/4以上表面,并在靠锯齿边的适当处设置锯条承受器;C选项正确,(2)锯条焊接应牢固平整

34、,接头不得超过3个,两接头之间长度应为总长的1/5以上,接头厚度应与锯条厚度基本一致。D选项正确,应采取降噪、减振措施,在空运转条件下,机床噪声最大声压级不得超过90dB(A)。41.甲厂冲压车间某冲床平均每3s生产一件零部件,需要操作工人反复投送胚料、取出成品件,操作频率高,工作强度较大,风险较大。为了提升冲压作业的安全水平,提出了下列针对送取料改进措施,其中错误的是()A.设计送取料专用工具B.増大上下模口间距C.用机械代替人工操作D.操作区增加防护装置【答案】B【解析】实现冲压安全的对策第一,采用手用工具送取料,避免人的手部伸入模口区。第二,设计安全化模具,缩小模口危险区,设置滑块小行程

35、,使人手无法伸进模口区。第三,提高送、取料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送、取料。第四,在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保障滑块的下行程期间,人手处于危险模口区之外。解决冲压事故的根本措施是在实现本质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在操作区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压力机的安全功能部件包括离合器和制动器、紧急制动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辅助装置等与安全相关的部件。42.保护接零的原理是当设备某相带电体碰连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相线对保护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迅速动作,消除安全风险。下列4种供电系统中,可用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是()A.B.C.D.【答案】D【解析】TN-S系统可用于有爆炸危险,或

36、火灾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宜用于有独立附设变电站的车间。TN-C-S系统宜用于厂内设有总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非生产性楼房。TN-C系统可用于无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A项属于TN-C-S系统,B项属于TN-C;C项属于TT系统;D项属于TN-S;43.大型游乐设施中,同一轨道、滑道、专用车道等有两组以上无人操作的单车或列车运行时,应设置防止相互碰撞的安全装置。下列安全装置中,属于防止相互碰撞的是()A.锁紧装置和缓冲装置B.自动控制装置和止逆装置C.自动控制装置和缓冲装置D.限速装置和限位装置【答案】C【解析】同一轨道、滑道

37、、专用车道等有两组以上(含两组)无人操作的单车或列车运行时,应设防止相互碰撞的自动控制装置和缓冲装置。当有人操作时,应设有效的缓冲装置。44.甲乙两人同时监控的人机系统,其中甲操作可靠度为0.9、乙操作可靠度为0.8、机器设备可靠度为0.95。该人机系统在正常状况下的可靠度为()A.0.931B.0.855C.0.760D.0.684【答案】D【解析】正常情况是串联的。0.9*0.8*0.95=0.68445.甲公司实验室使用自制实验装置在对三异丁基铝分装过程中发生泄漏,遇空气引发燃烧事故。下列预防此类事故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采取密封措施分装物料B.采取负压操作方式C.对密封点进行检

38、测D.采用充氨保护措施【答案】B【解析】B项错误,应该采区的正压操作。46.低压控制电器主要用来接通、断开线路和控制电气设备。如图所示甲-低压断路器、乙-刀开关、丙-接触器、丁-凸轮控制器。其中具有分断负荷电流、灭弧、短路保护功能的是()A.乙-刀开关B.甲-低压断路器C.丙-接触器D.丁-凸轮控制器【答案】B【解析】47.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也可能对人造成电击伤害,还可能妨碍生产,降低产品质量。关于静电危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静电能量较大,可能会直接导致人死亡B.静电电击会使人产生恐惧心理,但不影响工作效率C.飞机飞行中产生的静电会干扰无线电通讯和导航功能D.静电会

39、产生辐射,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由于生产工艺过程中积累的静电能量不大,静电电击不会使人致命。B选项错误,静电电击还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紧张而妨碍工作等。C选项正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例如,在电子技术领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计算机等设备中电子元件误动作,可能对无线电设备产生干扰,还可能击穿集成电路的绝缘等。D选项错误,静电不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48.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材料工作温度应不超过100C感应原理来升降电压并实现能量和信息传递的多端电气设备。关于电力变压器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油浸式变压

40、器的绝缘材料工作温度应不超过100CB.干式变压器所在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不超过90%C.变压器高压边电压偏差应不超过额定值的+10%D.油浸式变压器的池箱上层油温最高应不超过95C【答案】D【解析】A.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材料工作温度应不超过100C这个说法不完全准确。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材料工作温度通常不应超过110C,这是大多数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超过这个温度,绝缘材料的性能会下降,可能导致绝缘失效。B.干式变压器所在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不超过90%这个说法也不准确。干式变压器对环境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为它们不含油,不涉及油的绝缘性能。但是,过高的湿度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如金属部件的腐蚀。

41、通常,干式变压器的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不一定有严格的90%的限制。C.变压器高压边电压偏差应不超过额定值的+10%这个说法不准确。变压器的高压侧电压通常允许有一定的偏差,但这个偏差通常是由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求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电压偏差可能允许在额定值的5%或10%范围内,但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标准。D.油浸式变压器的池箱上层油温最高应不超过95C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油浸式变压器的油温是其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油温过高可能会导致绝缘材料老化加速,降低变压器的寿命和可靠性。通常,油浸式变压器的上层油温最高不应超过95C,以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D.

42、油浸式变压器的池箱上层油温最高应不超过95C。49.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包括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在泄压设施的泄压面积计算时,可根据厂房内爆炸性危险物质的类别选取适当的泄压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当厂房内爆炸性危险物质为乙炔时,泄压比应()A.0.110m2/m3B.0.160m2/m3C.0.200m2/m3D.0.250m2/m3【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的规定,对于爆炸性气体环境,泄压比通常推荐为0.1%至0.15%。这意味着对于每1000立方米的厂房容

43、积,泄压面积应为1至1.5平方米。50.氢能的发展和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之一,但氢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应注重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关于氢的燃爆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的爆炸极限范围大于乙炔B.氢的燃点低于硫化氢C.氢的最小点火能低于甲烷D.氢的爆炸下限低于汽油【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氢的爆炸极限范围为:4-75,乙炔的为2.55-80.B选项错误,氢气(H2)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其燃点非常低,大约在500C到600C之间。硫化氢(H2S)也是一种可燃气体,但它的燃点相对较高,通常在260C到270C左右。C选项正确,氢的最小点火能量是0.017,甲烷的最小点火能量

44、是0.28.D项错误,汽油的爆炸下限(大约1%到7.6%的体积比)氢气的是4%,所以不确定他么你的大小关系的。51.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大小、持续时间、人体阻抗等多种因素有关。人体阻抗是皮肤阻抗与体内阻抗之和。关于人体阻抗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皮肤长时间浸湿,皮肤阻抗会增大B.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人体阻抗越大C.通电瞬间,人体阻抗接近体内阻抗D.表皮或角质层破损,人体阻抗会增大【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皮肤状态对人体阻抗的影响很大。如皮肤长时间湿润,则角质层变得松软而饱含水分,皮肤阻抗几乎消失。大量出汗后,人体阻抗明显降低。金属粉、煤粉等导电性物质污染皮肤乃至渗入汗腺

45、,也会大大降低人体阻抗。角质层或表皮破损,也会明显降低人体阻抗。B选项错误,电流持续时间延长,人体阻抗由于出汗等原因而下降。C选项正确,在通电瞬间,人体各部电容由于尚未充电而相当于短路状态。此时的人体阻抗近似等于体内阻抗。D选项错误,详解见解析A。52.甲省一辆违规混运雷管和炸药的车辆靠近乙省一辆危化品货车,进行违规倒装炸药时发生爆炸。下列该作业过程的违章情形中,不属于事故直接原因的是()A.乙省危化品货车押运员离开现场B.搬运人员未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C.运输车辆末未进行防静电可靠接地D.车辆未熄火电路漏电致使车体带电【答案】A【解析】BCD都是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53.灭火剂被喷射到燃烧物

46、和燃烧区域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可使燃烧物冷却、燃烧物与氧气隔绝、燃烧区内氧的浓度降低、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断,最终导致燃烧条件破坏,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但灭火剂很难具有以上所有功能,所以不同火灾场景应选用正确的灭火剂。关于各种灭火剂使用场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不能用于扑救碳化钙火灾B.二氧化碳可用于低压电气火灾C.泡沫灭火剂不能用于甲烷火灾D.干粉灭火剂可用于轻金属火灾【答案】B【解析】A选项正确,水喝碳化钙会反应放出热量。B选项错误,不可以的,低压指的是1000v以下的,二氧化碳灭的是600v以下的。C选项正确,泡沫只能灭AB类的火灾。D选项正确,专用的干粉灭火器是可以扑救轻金属火灾的。54.某烟花制造厂装药间员工杨某在使用推模装药过程中发生卡顿,遂在工作台上用力拍打模具,产生撞击和摩擦引发爆炸。关于烟花爆竹产品生产过程中防火防爆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筑(压)药过程中,当模具与药剂难以分离时,采用酒精清洗B.对含有大颗粒的铝、钛、铁粉的烟火药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工程师 > 安全生产技术

 网站客服QQ:2544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