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煤矿 20242028年采掘接替和灾害治理规划guiztianjianmininggroupco.LTD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 20242028年采掘接替和灾害治理规划企业名称: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井名称: 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 编制日期: 2023年12月15日 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技术资料会审表措施名称20242028年采掘接替和灾害治理规划会审时间会审地点会议室安全副总会审意见: 年 月 日采煤副总会审意见: 年 月 日掘进副总会审意见: 年 月 日机电副总会审意见: 年 月 日通防副总会审意见: 年 月 日通风副总会审
2、意见: 年 月 日地测副总会审意见: 年 月 日安全矿长会审意见: 年 月 日机电矿长会审意见: 年 月 日生产矿长会审意见: 年 月 日总工程师会审意见: 年 月 日矿长会审意见: 年 月 日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煤矿 20242028年采掘接替和灾害治理规划 目录一、矿井现状2(一)矿井基本概况2(二)矿井地质条件3(三)矿井资源状况17二、20242028年采掘接替规划及主要生产指标20(一)生产布局20(二)采掘接替规划22(三)保障采掘接替措施28(四)生产准备29(五)主要生产系统工程排队30(六)生产设备需求计划30三、重大灾害治理规划32(一)瓦斯治理规划32(二)水
3、害防治规划33(三)顶板灾害治理规划35(四)火灾防治规划38四、20242028 年生产方式转变规划38(一)采掘开修生产方式规划38(二)打钻生产方式现状及目标规划39(三)机电运输生产方式规划.40(四)信息化自动化建设40五、20242028 年矿井“一优三减”工作规划42(一) 20242028年矿井“一优三减”工作规划42六、人力资源规划42(一)人力资源现状43(二)人力资源减员预测43(三)人力资源总量预测43(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43七、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方案43回归煤矿20242028年采掘接替和灾害治理规划一、矿井现状(一)矿井基本概况1.交通位置情况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位
4、于金沙县城东部,直距约50km。行政区划隶属金沙县源村乡,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矿区至源村乡11km,至沙土镇约22km;经沙土至遵义市三合约42km,沙土至遵义南站57km,至遵义市城区约70km,交通较为方便。2.矿井证照情况营业执照:名称为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20000785466977G。注册资本壹仟萬圆整,成立日期2006年3月3日,经营期限长期,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法定代表人黄崇强,经营范围煤炭开采及销售,营业场所为贵州省金沙县源村乡。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
5、证号C5200002012011120123771。矿山名称为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有效期限十年,自2020年11月至2030年11月,生产规模45万吨/年,矿区面积8.2717km。安全生产许可证:名称为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编号:(黔)MK安许证字2909,主要负责人为黄崇强,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45万吨/年,有效期:2021年9月17日至2024年9月16日。3.矿井规模回归煤矿为兼并重组保留矿井,2019年2月,根据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关于对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兼并
6、重组实施方案进行调整的批复(黔煤转型升级办20197号文),兼并重组保留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45万吨/年(黔能源审2019217号文),对应关闭凯里市大风洞乡巴茅坪煤矿(30万吨/年)。回归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45万吨/年,现属于证照齐全合法的生产矿井。(二)矿井地质条件1.矿井地质条件(1)地层1)区域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均为沉积岩地层。出露的区域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下统、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较全,且分布最广;区域内缺失的地层为志留系中统及上统、泥
7、盆系、石炭系、晚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见表1。表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群)地层代号接触关系厚度(m)岩性概述第四系Q030坡积及洪堆积物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0442鲜红色钙质、铁质及粉砂质粘土岩,夹铁质、粘土质粉砂岩,钙质石英砂岩。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419615灰色中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粘土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互层,局部含铜。J2s1281440紫红色粘土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与灰色中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局部含铜。下沙溪庙组J2x110180鲜红色粉砂质铁质粘土岩、粉砂岩与灰色复杂砂岩。顶部为灰绿色粘土岩夹灰黑色含油页岩中下统自流井群J1-2zl2-2
8、655灰绿、紫红色含粉砂质粘土岩与介壳灰岩互层。J1-2zl2-1131194上部以鲜红色铁质粘土岩为主、下部以灰色石英砂岩为主、间夹粘土质粉砂岩。J1-2zl1-32343以灰色灰岩夹介壳灰岩为主。J1-2zl1-255104鲜红色粘土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下部夹石英砂岩、中部夹灰岩。J1-2zl1-1541浅灰色石英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中部偶夹菱铁矿。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208350浅灰色中层至块状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透镜煤层、结核状菱铁矿。中统狮子山组T2sh34400上部煤灰色薄层状白云岩,下部灰色中厚层状夹薄层状灰岩。底部为瘤状灰岩。松子坎组T2s1
9、39282为杂色泥岩与灰色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灰岩呈不等厚互层状。底部为溶塌角砾岩,以黄绿色蒙脱石泥岩为底。下统茅草铺组T1m2150334上部为厚层状白云岩夹溶塌角砾岩,中部煤灰色中至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灰色泥灰岩夹白云岩、溶塌角砾岩及紫红、灰绿、深灰色泥岩。T1m1168267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顶部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泥质灰岩。夜郎组T1y380240为紫色、暗紫色夹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灰、灰绿、灰紫色薄层泥质灰岩、灰岩。T1y2180320上部为灰、紫灰、绿灰色薄至中层状泥质灰岩、灰岩,夹钙质砂泥岩。下部为浅灰、灰色薄至中层状灰岩
10、,顶部夹鲕料灰岩T1y1560灰、灰黄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灰岩、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2574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燧石灰岩,夹炭质泥岩、灰岩、泥岩龙潭组P3l50180为灰、深灰色泥岩、灰岩、泥质灰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粘土岩、煤层及煤线等组成。中统茅口组P2m125350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状、巨厚层状灰岩,质纯性脆。上部含燧石结核,多数沿层面分布。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143210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夹燧石灰岩条带,质纯性脆。顶部为燧石与硅质岩互层。梁山组P2l040上部为页岩、下部煤粘土岩,局部夹薄煤层及煤线、菱铁矿、铝土矿。志留系下统韩家店组S1
11、h130395灰、黄灰色页岩,砂质页岩夹少量灰岩透镜及泥质砂岩薄层。石牛栏组S1sh90133灰色中至厚层瘤状泥质灰岩、灰岩夹泥灰岩及钙质粉砂岩。龙马溪组S1l158327上部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与钙质页岩互层,下部灰、黄绿色页岩及黑色炭质页岩。奥陶系上统五峰组O3w116上部为灰色中厚层泥质灰岩,下部为黑色炭质页岩。漳草沟组O3j24灰色薄及中厚层瘤状泥质灰岩。中统宝塔组O2b2161灰色中及厚层龟裂纹灰岩。十字铺组O2sh215灰色中及厚层微粒灰岩、泥质灰岩,底部常有0.5米绿豆状灰岩。下统湄潭组O1m230250上部灰色砂质页岩、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灰绿色页岩、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红花园
12、组O1h2566灰色中及厚层生物碎屑灰岩。桐梓组O1t67153上、下部灰绿色页岩及中至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中部为灰色中及厚层白云岩。寒武系上中统娄山关群2-3ls570604上部浅灰色中至厚层白云岩,含燧石团块及条带,中部灰、浅灰色中及厚层、块状细至中粒白云岩,晶洞较发育,下部灰至深灰色薄至厚层细粒白云岩,底为薄层细粒石英砂岩。中统石冷水组2sh113305灰色厚层及块状溶塌角砾状白云岩、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及石膏。高台组2g1734上部深灰色厚层鲕状灰岩及白云岩,下部为灰色薄层砂岩。下统清虚洞组1q166183灰色中及厚层白云岩、砂质白云岩、厚层及块状豹皮状灰岩,底为鲕状灰岩。金顶山组1j11
13、2171灰、黄绿、紫红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中及厚层灰岩。明心寺组1m139162上部灰色薄层含砾石英砂岩,中部为灰绿色页岩,下部灰色厚层、块状生物灰岩。牛蹄塘组1n153418灰、黄绿色粉砂质页岩及粘土岩夹砂岩,底为灰黑色炭质页岩及含磷硅质岩。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y210顶为浅灰、灰色厚层粗粒白云岩夹02米磷块岩,横向变为灰岩,其下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细至中粒白云岩,含燧石条带,靠上部夹硅质岩,中部夹似雪花状白云岩未见底。2)井田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下到上分别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茅草铺组第一段及第四系。见地层简表(表2)。现分述如下:表2 井田地层简表
14、地层系统厚度(m)岩性系统组段第四系(Q)020.64冲积、坡积、残积层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第一段(T1m1)30灰、浅红色泥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夜郎组九级滩段( T1y3)169.80235.60灰紫色钙质泥岩夹灰岩和钙质粉砂岩玉龙山段( T1y2)86.00242.81灰色灰岩,上部为鲕粒灰岩沙堡湾段( T1y1)1.9315.79灰色钙质泥岩,夹粉砂质条带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46.7466.68深灰色灰岩,上部含大量燧石结核龙潭组(P3l)97.16119.81深灰色碎屑岩及泥岩,夹煤及灰岩中统茅口组(P2m)200灰岩含燧石结核及炭质A、茅口组(P2m)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在
15、矿区西北部大面积出露,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炭屑灰岩及厚层状灰岩。钻孔中仅揭露其顶部深灰色含炭屑灰岩及上部灰色灰岩,具泥晶结构和缝合线构造,裂隙、节理发育,并被方解石脉及铝土质泥岩充填。顶部含炭屑灰岩厚度大约20m,该层位由北向南至5勘探线逐渐变薄至尖灭,与含煤地层接触部位含大量团块状黄铁矿。组厚大于200 m。B、龙潭组(P3l)呈带状出露于矿区的北西部,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以细碎屑岩为主,夹煤及灰岩,砂岩最多,一般50%左右,粉砂质泥岩、泥岩37%,煤层8.2%,灰岩4.6%,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厚度97.16119.81m,平均108.09m。含煤815层,含可编
16、号煤层4层(8、9、11、15号煤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9、15号煤层),可采煤层多集中在含煤地层剖面中、下部,上部无可采煤层发育。龙潭组分为上下两段,以11煤间接顶板标三(B3)为分界标志层。与下伏地层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C、长兴组(P3c)为一套海陆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以中至厚层状含燧石泥晶灰岩为主,产丰富的腕足类动物化石,中下部夹泥岩薄层,产腕足类动物化石碎片。全组厚度46.7466.68m,平均54.26m,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D、夜郎组(T1y)根据岩相、岩性、化石等特征,将夜郎组分为三段:沙堡湾段(T1y1)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泥质沉积,岩性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夹少量泥灰岩条带
17、,底部夹黄绿色蒙脱石粘土岩。厚度1.9315.79m,平均8.18m,与下伏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玉龙山段(T1y2)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以薄至中厚层状微晶灰岩为主,下部夹泥质及粉砂质条带。顶部具缝合线构造,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186.00242.81m,平均224.43m,与下伏沙堡湾段呈整合接触。九级滩段(T1y3)为一套陆相细碎屑岩沉积。岩性以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夹灰岩薄层。灰岩在上部较厚,具缝合线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具有溶蚀现象,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169.80235.60m,平均180.00m,与下伏玉龙山段呈整合接触。E、茅草铺组第一段(T1m1)据区域地质
18、资料,共分四段,矿区内仅出露第一段,为碳酸盐沉积。岩性为薄至厚层状石灰岩,以中厚层状为主,底部为薄层泥灰岩,厚度不详,与下伏夜郎组九级滩段呈整合接触。F、第四系(Q)为坡积、残积、洪积和崩积物,主要分布在长兴组及龙潭组地层之上以及河谷两侧,厚度0.0020.64m,平均5.21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2)构造1)区域构造矿区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黔北台隆(二级构造单元)遵义断拱(三级构造单元)毕节北东向变形区(四级构造单元)。区域内构造形迹为一系列南西向及北西向的断裂和北东向的褶皱。南西向构造分布全区,为区内的主体构造。区域主体构造为官田坝向斜,在该向斜南东翼,北西向和南西
19、向的断裂构造交错展布,广泛发育。矿区位于官田坝向斜北西翼北部、大顶坡背斜南东翼中部,属黔北煤田。见图1。官田坝向斜:位于矿区南东部。轴部走向近北东南西向,呈近“S”形型展布,向斜轴被断层切割。南东翼地层倾角总体变化较大,地层倾角1285,一般40,局部地层出现倒转;北西翼地层较缓,地层倾角为625,一般12。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为侏罗系中上统自流井群(J1-2zl),为紫色、紫红色,似层状、团块状泥岩、钙质泥岩及粉砂质泥岩。北西翼出露地层有T3eP2m,南东翼出露地层有T3eP3l,为一斜歪不对称向斜。大顶坡背斜:位于矿区的北西部,轴面斜歪,倾向南东。轴长约15km,走向NNE40,背斜轴宽约1.
20、00km,其轴线在平面上呈“”形,北西翼倾角较缓为520,南东翼倾角较缓为321。图1 区域构造图2)井田构造总体构造形态矿区位于官田坝向斜北西翼北部、大顶坡背斜南东翼中部,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呈NESW,倾向SE,倾角920。地面未见断层出露,西南部有次一级小型褶曲发育。褶曲在矿区西南部发育一组近东西向的次一级褶曲发育山木林背斜和世基坪向斜。背、向斜轴部在矿区内延伸长度约为3km,两轴部地面位置相距约400m,属于紧闭型的褶曲组合。世基坪向斜轴向近东西向,山木林背斜轴向近东西向。次一级褶曲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上极为明显,褶曲造成煤层产状在局部发生突变,两翼产状变陡,15煤层在背
21、、向斜轴附近变薄。断层矿区内未发现断层。综上所述,矿区为单斜构造,局部有小型褶曲发育,断层不发育,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3)煤系及煤层1)煤系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区内含煤地层,由浅灰、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灰岩及泥质灰岩、铝土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线)等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组合特征。厚97.16119.81m,平均厚108.09m。总观本区龙潭组含煤岩系,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变化可归纳如下:厚度特征:根据填图及钻探揭露,本组地层厚97.16119.81m,平均厚108.09m,总体上地层厚度自北东向南西,在走向上呈现由薄变厚趋势。化石特
22、征:本组地层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及栉羊齿、大羽羊齿等植物化石,并多以碎片形式存在,较完整者保存甚少。含煤特征:本组含煤层(线)815层,一般10层左右。含可编号煤层4层(8、9、11、15号煤层),其中9号煤层全区可采, 15号煤层大部可采,8、11号煤层局部可采。可采煤层多集中在含煤地层剖面中、下部。沉积类型特征:区内含煤岩系属典型的泻湖潮坪体系沉积。根据岩层的物质成分、粒度、结构、构造、化石等系列成因标志及煤系相剖面的垂直序列,可分出天然堤、潮道、泻湖潮坪、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等六个沉积类型。岩性特征:从垂向上看,区内龙潭组上段上部,主要以灰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产动物化石
23、及少量植物化石。龙潭组上段中部至9号煤层间,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为主,产少量植物化石;9号至11号煤层间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灰岩、泥岩等为主,产植物化石及少量腕足类动物化石;11号至15号煤层间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灰岩、泥岩等为主,产植物化石及少量腕足类动物化石,且在21勘查线以西,11号至15号煤层间砂体厚度变大;15号煤层底部为层位稳定的含铝土质泥岩与茅口组地层分界。在横向上,4号煤层顶板以上全区岩石均较稳定;4号煤层间接顶板发育产动物化石的标三灰岩,较稳定;4号煤层至9号煤层间全区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等碎屑岩,产少量植物化石,较稳定;9号煤层至11号煤层岩性以
24、数层灰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发育产动物化石的标四灰岩,较稳定;11号煤层至15号煤层岩性以数层灰岩、泥灰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全区发育标五灰岩,较稳定;15号煤层底板除均稳定发育含铝土质泥岩。沉积旋回特征:根据上述各沉积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规律,区内煤系地层从底至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沉积旋回:I旋回为15号煤至标11号煤顶板灰岩,II旋回为11号煤顶板灰岩至含煤地层第一层煤层顶板灰岩,III旋回为第一层煤层顶板灰岩至煤系地层顶界。各沉积旋回为潮道泥炭沼泽相潮坪,具有下列两个特点:各旋回下部多为潮汐水道沉积,上部则以潮坪相沉积为主,沼泽、泥炭沼泽沉积主要分布在中部。2)煤层区内可
25、采煤层为8、9、11、15号煤共4层,其中8、11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15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8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长兴组底界26.6641.51m,平均34.23m。煤层全层厚度0.412.05m,平均0.86m;采用厚度0.411.50m,平均0.82m。煤层偶含夹矸1层,一般无夹矸,结构简单。点可采率32%,面积可采率21%,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8号煤层5.916.60m,平均6.36m。煤层全层厚度1.202.31m,平均1.71m;采用厚度1.172.27m,平均1.69m。煤层偶含夹矸1层,一般无夹矸,结构简单。
26、点可采率100%,面积可采率100%,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1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9号煤层22.3531.30m,平均27.11m。煤层全层厚度0.301.40m,平均0.84m;采用厚度0.301.20m,平均0.79m。煤层含夹矸01层,一般1层,结构简单。点可采率44%,面积可采率20%,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15号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上距11号煤层26.5168.87m,平均42.67m,下距龙潭组底界0.527.27m,平均2.74m。煤层全层厚度0.003.46m,平均1.65m;采用厚度0.003.29m,平均1.53m。含夹矸04层,一般1层,煤层结构较简单。点
27、可采率88%,面积可采率81%,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见表3。表3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全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采用厚度最小-最大平均夹矸层数面积可采率(%)稳定性对比程度可采程度煤系顶26.66-41.5134.238号0.41-2.050.860.41-1.500.820-1021较稳定可靠局部可采5.91-6.606.369号1.202.311.711.17-2.271.69000100较稳定可靠全区可采22.35-31.3027.1111号0.30-1.400.840.30-1.200.790-10-120较稳定可靠局部可采26.51-68.8742
28、.6715号0.003.461.650.80-3.291.5304181较稳定可靠大部可采0.527.272.74煤系底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区范围呈不规则形,总体地势西北部高,东部及东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顺山北西部无名山顶,海拔+1020.0m,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的溪沟(金银台附近),海拔约+775m(本地最低排泄基准面),相对最大高差239.5m。地下水总体向东北、西南方向径流。矿区内自然斜坡对降水渗漏较为有利,大气降雨降落在以碎屑岩为主的龙潭组、飞仙关组地层上,大部分顺坡向就近排泄于附近的冲沟,通过地表风化裂隙等渗透补给地下水,泉水为近源补给、近源排泄,埋藏浅,流量小,枯季多干枯。(1
29、)老窑和采空区积水煤矿区内老窑较多,老窑、煤硐分布在煤层露头附近,一般为当地居民生活用煤挖取,个别老窑井巷较深,开采年限较长,采空区较乱,老窑积水较多,老窑积水未查清。根据原回归煤矿提供资料,煤矿对9、15两层进行开采,已形成采空区面积共计1.107km(含8760m老窑破坏区),老窑破坏区标高+800m+950m,9煤层厚度1.7m,15煤层厚度2.01m,倾角7,煤系地层浅部可能充水面积9号、15号煤层分别为3700m及5060m,利用经验公式W=KMS/cos估算,9号煤层老窑采空区积水约894m,15号煤层老窑采空区积水约1445m。根据原回归煤矿提供资料,回归煤矿开采范围内9号煤采空
30、区有两处积水区,一处积水面积1204.9m,积水标高+745.5m,积水量614m;另一处积水面积2411.7m,积水标高+640m,积水量1300m。(2)直接和间隔充水含水层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区内厚度200m。矿区西部及西北角零星出露,顶部为薄至中厚层状燧石条带灰岩,在南部夹矸英粉砂岩,其下为厚层至块状灰岩。地表见溶洞、漏斗等岩溶地貌。根据贵州省金沙县煤矿区石榴煤矿勘探地质报告(以下简称石榴勘探报告)及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熊家湾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以下简称熊家湾勘探报告),区域内有多个钻孔对该层做了抽水试验(本矿区范围内3个),该层单位涌水量0.00096-0.0253l
31、/sm,渗透系数0.00096-0.0031m/d(详见表4)。表4 P2m层段抽水试验成果表孔号抽水层位含水层厚度(m)水位降深(m)涌水量(l/s)单位涌水量(l/sm)渗透系数(m/d)水位标高(m)影响半径(m)备注J801P2m82.8459.870.05750.000960.000958835.7418.53石榴勘探报告904P2m79.8849.250.140.00280.003135806.4727.00ZK302P2m53.2119.210.4830.02530.0021817.581.42熊家湾勘探报告28.570.7170.025114.6637.690.9120.024
32、222.61该层以溶洞暗河发育为主,本组含岩溶裂隙水及溶洞水,富水性强。根据石榴勘探报告,茅口组地下水水位西北高,东南低,地下水由西北向东南径流。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Ca(K+Na),HCO3SO4Ca(K+Na),HCO3Cl(K+Na)Ca,HCO3-Ca(K+Na)型水。矿区内15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底部,15煤层距离茅口组顶部0.52-7.27m,平均2.74m,为铝土质泥岩,底板力学性质差。根据储量核实报告茅口组静止水位标高为+810m,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回采工作面安全水头值计算公式Ps=TsM,本矿未发现断层,Ts值按0.1MPa/m计算得Ps=0.052MPa,15号煤层
33、安全开采标高为+804.8m。11煤层和15煤层层间距8.28-61.52m,平均层间距28.33m,11煤层距离茅口组顶界最小距离为8.8m,计算11煤层底板隔水层安全水头值Ps=2.986MPa,11号煤层安全开采标高为+511.4m;9煤层和11煤层层间距22.35-31.3m,平均层间距27.11m,9煤层距离茅口组顶界最小距离为52.21m,计算9煤层底板隔水层安全水头值Ps=5.221MPa,9号煤层安全开采标高为+287.9m。开采+804.8m以下15煤层时,茅口组岩溶水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2)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地层厚度较稳定,一般46.7466.68m,平均54.
34、26m。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及西北部。岩性为中至厚层灰岩、燧石团块灰岩。地貌上呈现溶洞、洼地,风化溶蚀现象明显,利于降水渗透、储存。根据石榴勘探报告对该层及夜郎组玉龙山段的混合抽水试验资料,地层单位涌水量为0.0016-0.025l/sm,渗透系数为0.00051-0.01518m/d(详见表5)。J801、904号钻孔钻孔在钻进该地层时有漏水现象,消耗量0.2515m/h。表5 T1y2+ P3c层段抽水试验成果表孔号抽水层位含水层厚度(m)水位降深(m)涌水量(l/s)单位涌水量(l/sm)渗透系数(m/d)水位标高(m)影响半径(m)备注J801T1y2+P3c147.2040.811.00
35、0.0250.01518842.2451.04石榴勘探报告31.300.7921.520.54904T1y2+P3c242.0863.780.1020.00160.00051815.8314.34本组含岩溶裂隙水及溶洞水,富水性中等,为中等含水层。地下水水位西北高,东南低,地下水由西北向东南径流。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Ca(K+Na),HCO3SO4Ca(K+Na),HCO3Cl(K+Na)Ca,HCO3-Ca(K+Na)型水。根据储量核实报告煤系地层平均水位标高约为+827m,8号煤层距长兴组底界26.66-41.51,平均34.23m,8煤最大厚度2.05m,根据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36、,开采8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38.7m;8煤层和9煤层层间距5.91-6.6m,平均层间距6.36m,推断9煤层距长兴组底界32.57-48.11,平均40.59m,9煤最大厚度2.31m,开采9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40.40m;9煤层和11煤层层间距22.35-31.3m,平均层间距27.11m,推断11煤层距长兴组底界54.92-79.41,平均67.70m,11煤最大厚度1.4m,根据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开采11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33.66m;11煤层和15煤层层间距26.51-68.67m,平均层间距42.67m,推断15煤层距长兴组底界81.43-148.08,平
37、均110.37m,15煤最大厚度3.46m,根据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开采15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47.20m;根据计算,首先开采15煤层时,15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小于15煤层距长兴组底的最小间距,长兴组对开采15煤层无影响;依次开采8、9煤层时,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煤层距长兴组第的最小间距,开采11煤层时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煤层最小层间距,为此开采8、9、11煤层时长兴组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3)水文地质类型目前矿区小煤矿开采年限较长,开采深度较深,采空区面积较大,主要开采9、15煤层,井口空间位置较明确。老窑位于矿区西部(浅部),老窑标高范围为+800m+950m,经估算,9号煤层老窑采
38、空区积水约894m,15号煤层老窑采空区积水约1445m。采空区范围较明确,矿区之间按规范留设有边界煤柱。且目前矿井开采区域距离老空区较远,8、11煤层距离老空区约120m;开采15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47.20m,根据综合柱状图分析15号煤层距离9号煤层层间距58.61m,老空区积水对15号煤煤层开采无影响,9煤层在老空区深部形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采空区少量积水,且矿井一直正常排水,对矿井生产基本无影响。根据计算,矿井开采8、9、11煤层时长兴组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本组含岩溶裂隙水及溶洞水,富水性中等,为中等含水层。地下水水位西北高,东南低,地下水由西北向东南径流。根据石榴勘探报告对
39、该层及夜郎组玉龙山段的混合抽水试验资料,地层单位涌水量为0.0016-0.025l/sm,渗透系数为0.00051-0.01518m/d。15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底部,15煤层距离茅口组顶部0.52-7.27m,平均2.74m,为铝土质泥岩,底板力学性质差。根据储量核实报告,茅口组静止水位标高为+810m,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回采工作面安全水头值计算公式Ps=TsM,计算得15号煤层安全开采标高为+804.8m;11号煤层安全开采标高为+511.4m;9号煤层安全开采标高为+287.9m,在安全开采标高以下开采时有突水危险。该层以溶洞暗河发育为主,本组含岩溶裂隙水及溶洞水,富水性强。根据石榴勘探报
40、告,茅口组地下水水位西北高,东南低,地下水由西北向东南径流。区域内有多个钻孔对该层做了抽水试验,该层单位涌水量0.00096-0.0253l/sm,渗透系数0.00096-0.0031m/d。根据回归煤矿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15煤层已有一个回采工作面开采结束,15煤层采空区最低标高+616m,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生底板突水事故;根据田湾煤矿储量核实报告,田湾煤矿茅口组平均地下水水位标高约为843.6m,根据田湾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田湾煤矿15煤层采空区最低标高为+634.9m,未发生突水事故。根据水文地质补勘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5m/h,雨季最大涌水量为126.25m/h。本次设计15煤层
41、开采范围位于补勘物探测区范围内,根据水文地质补勘报告补勘物探测区范围内茅口组岩溶不发育,其余各煤层开采时顶板裂隙充水为主,补给条件一般;顶板长兴组单位涌水量为0.0016-0.025l/sm;矿井浅部老窑范围清楚;预测矿井一水平正常涌水量50.5m/h,最大涌水量126.25m/h;矿井开采至今未发生过突水事故;水害类型主要为采空区积水、岩溶水,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安全,矿井应继续做好防治水措施;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表2-1,矿井开采8、9、11煤层和水文地质补勘物探测区范围内的15煤时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类型,开采补勘物探测区外15煤时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类型。(三)矿井资源状况1.矿井资源状况回归煤矿井田为全隐蔽区,煤系地层为二叠系,资源储量估算深度范围为各煤层风氧化带底界+170m水平。参与估算的煤层4层,稳定性煤层1层: 9号煤层;不稳定煤层3层; 8、11、15号煤层。至2023年12月,回归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内8、9、11、15号可采煤层,保有资源储量3860万吨,剩余可采储量为3530万吨。目前开采煤